从“10亿美元”到2美元之后,豌豆荚已去,芒重生

来源:未知 浏览 240次 时间 2021-06-17 20:06

一、

想象一下一个 31 岁的年轻人刚刚以两亿美金的估值卖掉自己的公司seo刚刚以两亿美金的估值卖掉自己的公司这个时候他会干什么?

是像盛大陈天桥一样退居幕后颐养天年?还是像携程梁建章一样操心人口问题?抑或选择最普遍的一条路——像 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一样做风险投资?

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叠加一个背景:三年前这个年轻人原本可以数倍于当前估值的市场价来卖掉公司当时同类型标的——91 无线整体卖到了19亿美金。

作为穷人我很难体会到这种十几亿美金到两亿美金的纠结网站运营我很难体会到这种十几亿美金到两亿美金的纠结但大概理解了这个年轻人——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为什么要开辟他另一个创业项目——轻芒的原因。

王俊煜

六年前当豌豆荚用户量达到一百万的时候和他们同为创新工场孵化企业、共享第三极大厦18层一角的知乎用户数不过千人;而当豌豆荚因为规模扩大搬到知春路锦秋家园时网站运营用户数不过千人;而当豌豆荚因为规模扩大搬到知春路锦秋家园时楼上那家喜欢非法办公的小创业团队有个一脸码农气的创始人名字叫张一鸣。

三年之后同样如此2013年豌豆荚的估值达到顶峰而知乎和张一鸣的今日头条却还是“不争气”前者不过刚刚开放注册网站运营前者不过刚刚开放注册后者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斗转星移世殊时异又一个三年终于过去。当知乎周源携6000万用户搞起了知识付费、当张一鸣面对腾讯80亿美金报价今日头条的传闻喊出“当腾讯的员工没意思”王俊煜的豌豆荚却只能以低价卖给阿里收场。

对于王俊煜来说越过山丘之后发现的不仅是无人等候还有别人爬上更高的山丘。

二、

六年豌豆荚生涯带给王俊煜最大的启示是重要的是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他发现自己以前太汲汲于补短板而事实是强扭的瓜并不香甜。

在豌豆荚拿到创新工场的第一笔启动资金的时候王俊煜给李开复呈现的愿景并不是我们日后看到的应用分发平台而是所谓的“用户内容发现的第一选择”应用分发只是规划的一部分。

但不知道可喜还是可惜应用分发误打误撞站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年代的风口之中成就豌豆荚那个年代的高估值;可王俊煜设想的音乐、视频、书等内容分发却在应用分发这个肉身下身陷囹圄迟迟没有大的进展。

直到王俊煜卖掉豌豆荚他似乎才得以心无旁骛地坚守初心“重新做创业公司比较爽比较灵活”王俊煜接受36氪专访时这样表示。

两个月前他回到了豌豆荚曾经孵化的轻芒团队这个团队的产品目前包括原先的豌豆荚一览现在改名叫轻芒阅读——一款可以聚合手机上App内容的应用;轻芒通知清理一款脱胎于豌豆荚Smart锁屏的工具软件;以及这周刚刚正式发布的一款基于兴趣组织的内容分发平台——轻芒杂志。

轻芒产品——轻芒杂志

这个二十多人的团队算上豌豆荚一览已经存在了两年作为单独公司也成立了将近一年。而现在豌豆荚的元老包括王俊煜、负责豌豆荚技术的范怀宇、负责豌豆荚品牌的崔瑾正式回归。

轻芒延续了豌豆荚创业之初的精益创业理念——一个似乎在2012年之后被相当多互联网公司抛弃的打法用小步快跑来慢慢推进产品的迭代更新。

这是一个从容的选择。他们在卖掉豌豆荚之后并不是很缺钱也没有特别迫切的盈利企图“成绩单我是做给自己看的不是做给外界来看的”王俊煜说。

三、

轻芒轻巧的轻锋芒或者麦芒的芒不是芒果的芒。

在发布轻芒品牌前一周王俊煜在他已经八个月没发过言的知乎账户上特意“撕”了张一鸣锋芒毕露。

他针对的是张一鸣此前接受的一次采访。当时张说技术是中立的不干涉可能是最好的分发信息的原则今日头条拒绝价值观先行;而王俊煜对此回应:技术是有价值观的取决于你做什么;面对现实不意味着沉迷于现实、不断放大人性的弱点;即使是普通人也有娱乐之外更高的追求。

这位 2007 年至 2010 年曾在谷歌中国担任用户体验设计师、工号37398的“技术拥有者”自创办豌豆荚之初就提倡在技术分发应用的同时要重视人的因素。代表案例是豌豆荚设计奖——一个至今已经延续了268周的应用评选每周有一款优质应用能获此大奖是国内安卓App厂商最重视的几个荣誉之一。

标签: 豌豆荚王俊轻芒分发